您当前所在位置: 网站首页 > 专题专栏 > 文化活动 > 全国爱牙日 > 正文

【全国爱牙日】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

日期:2025-09-19       来源: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、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       编辑:宣传科 申芸芸

2025年9月20日是第37个“全国爱牙日”,活动主题是“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”,副主题是“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”。

旨在进一步增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重要组成部分的认知,加大口腔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,普及口腔保健知识,推动形成“主动护牙、科学控糖”的健康生活方式,切实助力全民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水平的提升。

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行动指南

婴幼儿期(0-3岁)

本阶段需重点防范奶瓶龋,让口腔健康赢在起跑线!

行动指南:

清洁:出生后就用湿纱布清洁牙龈,萌出第一颗牙后,使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和指套牙刷为孩子刷牙。

饮食:避免让孩子含着奶瓶入睡,减少果汁、糖果等甜食的摄入。

习惯:鼓励孩子1岁后开始使用学饮杯,戒除夜奶和奶瓶,及时纠正吐舌、吮指等不良习惯。

儿童青少年期(3-18岁)

口腔习惯养成黄金期,也是预防龋齿关键时期。

行动指南:

防龋: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是有效的预防手段,定期涂氟,及时为孩子做窝沟封闭。

清洁:在孩子能流畅书写阿拉伯数字之前,应由家长帮助孩子刷牙,确保每天早晚两次刷牙、每次刷牙面面俱到,使用牙线清洁牙缝。

训练:孩子牙齿萌出之后,鼓励孩子多吃需要咀嚼的食物,如苹果、玉米棒子等,锻炼前牙的啃咬功能、后牙的咀嚼功能,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。

正畸:定期检查,关注牙齿排列与颌骨发育,及时发现和干预颌骨发育异常、牙齿拥挤等问题。

成年期(18-60岁)

牙周病是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,本阶段是口腔健康防控关键时期,需要警惕牙周炎与龋齿的隐形发展。

行动指南:

牙周维护:坚持水平震颤拂刷法科学刷牙,使用牙线、牙缝刷、冲牙器等协助清洁。

洗牙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炎的最有效手段,建议每年进行1-2次洗牙。

定期检查: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,早发现早治疗龋齿和牙周问题。

智齿处理:定期拍片监测智齿生长情况,及时处理阻生、龋坏或引发炎症的智齿。

戒烟限酒:吸烟是牙周病的重要危险因素,还会增加口腔癌风险。

老年期(60+)

本阶段需重点关注根面龋、牙齿缺失修复等问题。

行动指南:

防根面龋:牙龈萎缩后,牙根面暴露,易患根面龋,需仔细清洁并使用含氟牙膏。

口干应对:许多老年人因服药或其他因素导致口干,日常注意多喝水,也可以选择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。

义齿护理:佩戴活动假牙者,每晚必须取下清洁,每周至少一次使用假牙清洁片或清洁液浸泡假牙并刷洗,冲洗干净后再戴入口腔内;定期检查。

定期检查:即使牙齿已经掉光,也应定期检查口腔黏膜,预防口腔癌。

特殊时期:孕期

孕期口腔问题不仅影响孕妇进食,还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。研究表明,存在重度牙周病的孕妇,早产和低体重儿的风险更高。牙周病还有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的风险。

行动指南:

孕前检查:最好在计划怀孕前做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和治疗。

孕期护理:孕妇应坚持吃完喝完漱口,每天至少刷牙两次,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,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,减少牙菌斑的积累。

对于已经患有牙龈炎或牙周病的孕妇,应在专业牙医的指导下进行治疗,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。

营养:保证充足的钙、磷和维生素摄入。